元代強盛162年。從元太祖成吉思汗1206年稱帝,到1368年元惠宗托歡帖木兒退位病死應昌,建樹了世人矚目的宏大業績。大元一朝,重樹江山,再造天下,一番帝王大業,成就了百年風流。 成吉思汗少年喪父,族人離去,經受流離失所,百般熬煎。在強敵追殺脅迫之下,強力崛起,文治武功,驚天動地。 大元一代的成功,黃金家族君臨天下,眾多臣子的精誠效力,忠肝義膽,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黃金家族的可汗,善于籠絡人才,知人善任,君臣同心,著名的“四杰”“四狗”“四養子”,盡顯英雄本色。 作為四杰之首的木華黎,一個外部族的奴隸,成為元朝的開國元勛,受封為太師、國王,世襲罔替,數代傳承,為青史留下燦爛的一頁。興旺的木華黎家族,為中華歷史增添了一段千古佳話。木華黎受成吉思汗重用,開疆拓土,屢建奇功。始終如一,忠貞不二,延續孛魯、安童、拜住、朵兒祖孫六代為相,綁定了木華黎家族與黃金家族的堅定的政治聯盟,助推了朝廷的穩定和強大。 木華黎的國王衙門就在內蒙古太仆寺旗南,與察汗淖爾行宮、元中都、紫城都是元代古跡,成為錫林郭勒文化的名片 和上都文化研究的打卡之地。 
殷繼紅副秘書長在烏珠穆沁草原考察匈奴古城遺址考察
外部族奴隸成成吉思汗開國元勛 木華黎,蒙古札剌亦兒部人。是撒察別乞的門戶奴隸。在撒察別乞被處死后隨其父古溫兀阿歸順成吉思汗,成為蒙古名將。輔佐成吉思汗統一蒙古諸部,戰功卓著,被稱譽為“四杰”之一。1206年建立大蒙古國,被成吉思汗首封為萬戶首領。成吉思汗曾對木華黎說:“國內平定,汝等之力居多。我之與汝猶車之有轅,身之有臂也。” 木華黎軍功卓著。蒙金戰爭初期,在野狐嶺(今河北萬全西北)、會河堡(今懷安東南)諸戰中,率敢死士沖鋒陷陣,以寡敵眾,配合主力殲滅金軍精銳,克宣德(今宣化)、德興(今涿鹿)等地。1213年,隨成吉思汗率軍入山東,克益都(今青州)、濱州(今濱州北)、棣州(今惠民南)諸城。旋抵霸州(今屬河北),收降史天倪、蕭勃迭,并奏為萬戶。次年,回師北上,與成吉思汗會合進圍中都(今北京),迫金帝請和。受命進軍遼河流域,招降高州(今內蒙古敖漢旗西北)守將。1215年,擊敗金軍,進占北京(今寧城西)。次年春,因叛將張致占據興中(今遼寧朝陽),率軍攻之,以調虎離山計設伏夾擊,斬其士卒萬余人。乘勝進軍,俘殺張致,攻占錦州、復州(今蓋州西南)等數十城寨,控制遼東、遼西地區。 1217年木華黎被成吉思汗詔封太師、國王、都行省承制行事,賜誓券、黃金印曰:“子孫傳國,世世不絕。”命木華黎率扎剌亦爾、弘吉剌、亦乞列思、兀魯、忙兀、汪古諸部軍,及降服的契丹、女真、漢諸軍,并屬麾下。對他說:“太行之北,朕自經略,太行以南,卿其勉之。”為了加重木華黎的權威還賜給他九尾白旗,告誡諸將:“木華黎建此旗以出號令,如朕親臨也。”木華黎掌握攻金全權,直到1223年病世。 以此不難看出,成吉思汗是何等地器重和信任木華黎。尊為太師、國王,授予上方寶劍。全權指揮三軍,爵位傳于子孫。難能可貴的是,這種關系一直存在于他們的有生之年,并且延續到子孫后代。木華黎死后,其子孛魯嗣父國王位,他繼承父志,進攻西夏,平定河北、山東,為穩固地占據金國北方立下了赫赫戰功。這就是為什么木華黎會成為木華黎!他與成吉思汗的成功同在,他是成吉思汗成功的符號! 木華黎以征金大元帥、太師國王身份,得賜九斿白旗代成吉思汗行施恩威,全權指揮攻金。重權在握,舉重若輕,沉毅多智略,成就了一番大業。改變以前肆意殺掠和奪地不守的慣例,利用矛盾,收降大批地方武裝首領為其守城奪地,并發揮蒙古軍善于突襲和野戰之長,進取遼西、河北、山西、山東各地數十城。 1223年,在今山西聞喜縣病卒于軍中。木華黎后人分兩支,一支世襲札剌亦兒部首領,稱國王;另一支封東平王,為四怯薛其中一部之長。 木華黎墓位于今陜西省榆林市榆陽區西北23公里的小紀汗鄉井克梁村西北。至今蒙古木華黎王墓仍享受祭拜。此墓歷來被蒙民尊稱為金肯巴特爾(蒙語,意為:真正的英雄),F有古墓敖包(蒙語:堆子)一處,其北有敖包十二處(俗稱十三敖包),共占地近2500平方米。每年五月,屆時會有蒙漢居民匯集于墓地,鳴炮祭掃,誦念祭詞,獻酒供羊,并舉行射箭、摔跤、賽馬、鬧秧歌、唱大戲和物資交流活動。木華黎本非成吉思汗所屬部族,而是一個相互征伐部族的屬民。跟隨成吉思汗以后,終成大業。從一個奴隸,成長為一名有名的統帥,位為太師和國王。能夠代行成吉思汗的權威,管理漠南、遼東數省廣袤地域的軍政大權。這一方面是木華黎忠勇、智慧、才華和謀略可嘉,另一方面正是成吉思汗知人善任,委以重托,才成就了木華黎,成就了一世佳話。 
元廷太師、國王印璽
為臣忠肝義膽為君用人大量數代延續成佳話 木華黎出身蒙古札剌兒氏,生于斡難河(今鄂嫩河)東 。據說出生時白氣充滿營帳,有神巫見到后深感奇異,曰:此非常兒也。木華黎身長七尺,虎首虬須,黑面,沉毅多智略,猿臂善射,挽弓二石強。 木華黎與成吉思汗相遇于戰亂之中。從一介布衣,外族的奴隸,成為一員心腹大將。首先是部下有忠貞之心,護主之能,另一方面,君主有愛才之心,用材之量。 蒙古乞顏部首領孛兒只斤·鐵木真征戰主兒乞部時,木華黎的祖父估列枯禿伯顏讓父親孔溫窟哇率木華黎和弟弟不合,拜見鐵木真,從此之后,木華黎便跟隨鐵木真左右效力。 一次,鐵木真與塔塔兒部對陣失利,適逢大雪,丟失牙帳,臥草澤中,木華黎與博爾術站在雪中整夜張氈遮蔽。又有一次,鐵木真等十余騎行經溪谷,回頭問木華黎:“途中如果遇到賊人怎么辦?”木華黎答道:“以身擋之!辈痪霉挥鼋,箭下如雨,木華黎引弓射箭,連出三發,射中三人,并解下馬鞍屏衛,終于將侵擾者擊退。 克烈部王汗與乃蠻部交戰,為聲援王汗,鐵木真派木華黎及博爾術等援救,殺盡乃蠻部落。宋嘉泰三年(金泰和三年,1203年),鐵木真與王汗分裂,雙方大戰,鐵木真先敗后勝。反擊時,木華黎奉命選精騎夜襲王汗營帳,迫使其敗逃。于是諸部落都歸附鐵木真。 元太祖十三年(1218年),攻占太原、忻州、代州(今山西代縣)、澤州(今山西晉城)、潞州(今山西上黨)、汾州、霍州(今山西臨汾)、平陽府。 元太祖十四年(1219年),攻占岢州、嵐州(今山西嵐縣)、火山軍、石州(今山西呂梁)、隰州、絳州。 元太祖十五年(1220年),率軍至滿城(今河北保定),武仙在真定府(今河北正定縣)投降,木華黎采納史天倪的建議,下令嚴禁劫掠百姓,廣得民心。 進至滏陽,金邢州守將武貴投降。率輕騎入濟南,收降南宋濟南治中嚴實及其所轄相、魏、磁、等八州三十萬戶。在黃陵岡(今河南蘭考東)激戰中,木華黎靈活用兵,下馬督戰,令將士引弓齊發,打敗號稱二十萬的金軍,攻占衛州、單州。 元太祖十八年(1223年)春,木華黎渡黃河至聞喜(今屬山西聞喜縣),在軍中病逝,享年五十四歲。臨終前,木華黎對其弟帶孫說:“我為國家助成大業,擐甲執銳近四十年,東征西討,沒有什么遺恨,只遺憾尚未攻下汴京(今河南開封)!你要努力啊。”其子孛魯襲爵,領軍繼續征金。 后鐵木真親自攻打鳳翔,并對諸將說:“要是木華黎在世,我就用不著來此督戰了!” 元太祖成吉思汗之后,歷經元太宗窩闊臺汗、元憲宗蒙哥汗,元世祖忽必烈、元英宗碩德八剌都多有倚重和賞賜。 元憲宗二年(1252年),漢地編籍完成,蒙哥汗分拔五戶絲戶時,賜給木華黎家共三萬九千一百三十一戶,在東平。 至元十八年(1281年),元世祖忽必烈建江南戶鈔制時,賜給木華黎家四萬一千零十九戶,在韶州。 至治元年(1321年),元英宗追贈木華黎為體仁開國輔世佐命功臣、太師、開府儀同三司、上柱國、魯國王,謚號“忠武”。次年,元廷建木華黎祠于東平。 木華黎后人世襲札剌亦兒部首領,稱國王;另一支封東平王。終元之世,其子孫襲國王稱號者共12人,又有建國王旗幟者7人。四怯薛之一,常由木華黎后人為長。作為“大根腳”,其后人起仕往往以一品至三品的高官為起點,其第四代孫安童、第六代孫拜住與朵兒只均曾為相。在元代,功勛顯赫、地位崇高的木華黎家族以“忠”與“武”為其家風。同時,他們日漸儒者輩出,至安童、拜住與朵兒只為相時均以維護漢法為己任,成為蒙古貴族漢法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延續到 明朝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明太祖取古今功臣三十七人配享歷代帝王廟,其中就有木華黎。 在清朝順治(1638年-1661年)初年,木華黎的塑像被請到太廟中,成為四十一位陪臣之一,與歷代帝王共享皇家祭祀。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說過,“我一旦得到賢士和能人,就讓他們緊隨我不叫遠去......讓他們稱心如意的獻計出力!保ㄒ姟冻杉己贵鹧浴罚中華民族世世代代的傳承發展,造就了眾多風云人物,他們留下了中華民族的一份寶貴的精神遺產。永遠供后人斟酌,仰望,思量。
參閱:徐進昌《在成吉思汗的旗幟下》和部分網上資料 2022、12、6 編后:此篇作為《上都遺址《世界文化名錄》歷史人物》系列之一。殷繼紅副秘書長已發表《蒙元時期四位杰出的女性——成吉思汗黃金家族的另一半》 
作者:殷繼紅,女。文化學者、作家、詩人。元上都歷史文化研究會理事、副秘書長。錫林郭勒文化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中國蒙古史學會會員。錫林郭勒盟評論家協會理事、副秘書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