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被譽為一代天驕。黃金家族的男兒們馳騁疆場,戰功赫赫。黃金家族的另一半,很少有見于史冊的記述。但星星點點的片段,仍然閃耀著智者的光輝,不愧于稱為歷史的財富。史海拾貝,寫成一篇短文,應該是別有一番意義。 男兒們建功立業,頂起一片天,離不開另一半的鼎力相助。蒙元一朝,成就大業,黃金家族的另一半,眾皇后、皇妃們也多有建樹,智慧、賢德為帝國大業加了分。 
成吉思汗母親珂額侖
史料記載雖然多有缺失,以管窺豹,仍然讓人們看到黃金家族另一半的卓越非凡,閃躍著光照史冊的人格魅力。 本文想作一個嘗試,史海拾貝,從一點一滴說起,對蒙元一代四位杰出的女性做些記述。 成吉思汗的偉大母親訶額侖帶領兒子走過最艱難的歲月。鐵木真·成吉思汗是一位震驚世界的英雄,撫育他成長的,是他的具有博大心懷的母親訶額侖。訶額侖夫人,是鐵木真的父親也速該的妻子。當丈夫被塔塔兒人害死后,族人遺棄了他們母子,家庭生活跌落到困難之中。那年她還年輕,才27歲。但訶額侖夫人,在重重磨難困境面前,表現出超人的冷靜和堅強;在教育子女和遇見敵情時表現出超人的智慧和剛毅;在處理人際關系方面,她表現出來的寬厚和善良,絕非一般人所能做到的。 自從她丈夫也速該被塔塔兒部落人害死后,不幸便降臨到了她的頭上。尼倫溫部族人背叛她,紛紛離她而去。她雖屢遭不幸,伶仃孤苦,但她以無所畏懼堅忍不拔的毅力,盡心撫養幾個兒女,與苦難的命運相抗爭。部落人拋下他們孤兒寡母,因為沒有了射獵的男人,家中沒有了成群的牲畜,生活極度貧困。她頭戴“固姑帽”,穿著舊皮襖,領著幾個弱小的兒女,在孛兒罕山上采集野菜,摘取果實,掘取草根,割野蔥,挖野韭菜,捕田鼠和到斡難河摸魚艱難度日。 在困難面前,她鼓勵教育孩子們說,苦日子算什么?一百多年前,我們的祖先蒙古人,從森林中來到蒙古高原,孛兒罕山和草原哺育了我們的祖輩,也一定會養活我們一家人。我們有雙手,求人不如求己,我們要自強自立。”駿馬不會被泥潭阻攔,好漢不會被困難嚇軟。她對長子鐵木真義說,鐵木真,你是你父親的繼承人,你要努力爭當部族的首領,將來蒙古人振興之后,你就是全蒙古的可汗。 孩子們都很孝順訶額侖夫人,按母親的要求去干活。有的在家擠馬奶,有的上山去挖野菜,有的給馬割越冬的草,有的去挖地下的土撥鼠。訶額侖告訴孩子們,貧不足恥,可恥的是貧而無志,貧而不上箭、使刀和練武功。 五個兒子,在母親管教下,都有正義感,并能團結互助。各個練得能征善戰,武藝高強,共同奮戰疆場,取得了無數驚人的戰績。訶額侖夫人年輕時,經歷了凄風苦雨,用心血把年幼的兒女們撫養成人。年老的她,當家里遭受災難時,還親自上殺場。1191年,扎木合糾集13個部落,帶領3萬大軍,向剛在部落稱汗的鐵木真部進攻。鐵木真把部眾分成十三翼準備迎戰。50多歲的訶額侖騎馬掛帥,帶領由族人、親屬、侍從、雜役組成的第一翼軍,同敵人在戰場上廝殺,真是一位慈祥又英雄的老媽媽。 自己的兒女長大了,訶額倫母親又教養鐵木真從敵陣中收留的四名孤兒,曲出、闊闊出、失吉忽禿忽和博爾忽。她用寬闊的胸懷和母愛把這四個孤兒撫養成人,讓他們同成吉思汗一起為統一蒙古高原出力。作為偉大的母親訶額倫,她哺育出了英雄的兒女和杰出的子孫。人們用歌頌揚這位偉大的母親:訶額倫,可敬的訶額倫,你是偉大成吉思汗的母親。你培養的兒子震驚了世界,你教育的子孫統一了中國。偉大的母親訶額倫,成吉思汗是你的驕傲,你是成吉思汗的光榮。 
智慧賢達的唆魯禾帖尼四個兒子作了皇帝。在事關宗族和國家命運的大局中,她以自己的遠見卓識和政治智慧化干戈為玉帛,有力推動了黃金家族統治的長治久安。 唆魯禾帖尼被史學家稱為“四帝之母”,這在世界史上僅此一例。四個兒子皆為帝王,統治了橫跨歐亞的疆域。 唆魯禾帖尼的父親和鐵木真是結拜兄弟。在一次戰爭中,唆魯禾帖尼的父親為了保護鐵木真中箭而亡。當時唆魯禾帖尼和哥哥尚幼,她的母親三十幾歲。年輕美貌的母親成了鐵木真的妃子,鐵木真把唆魯禾帖尼當做自己的女兒撫養,還把她哥哥培養成為了將軍。 唆魯禾帖尼從小和成吉思汗的小兒子拖雷青梅竹馬。托雷16歲那年,與美麗的唆魯禾帖尼成婚。她是拖雷眾多妻子中年紀最長,也是最受寵的。拖雷一共有11個兒子,蒙哥,忽必烈,旭烈兀,阿里不哥為唆魯禾帖尼所生。 公元1227年,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在六盤山下病逝。他的三兒子窩闊臺繼承汗位,四兒子拖雷監國。 1232年夏天,窩闊臺與拖雷聯手痛擊金朝后,拖雷在回師途中突然死去,死因成謎。當時拖雷才四十多歲。 拖雷的英年早逝,他的家族受到強烈沖擊。年輕的妻子和年幼的兒子們,在刀光劍影的皇族爭斗中失去依靠。聰慧的唆魯禾帖尼謹慎機智的處理與大汗窩闊臺的關系,化解了一次次危機。當窩闊臺派人送詔書給唆魯禾帖尼,讓她下嫁給自己的兒子貴由時,唆魯禾帖尼知道窩闊臺的目的是為了瓦解拖雷家族,于是委婉的向使者拒絕了詔命。恭敬、客氣地拒絕了窩闊臺,得以留在孩子們身邊,悉心教導他們,內外兼修,處理家族事務。 唆魯禾帖尼是一個很聰明的女人。窩闊臺把屬于拖雷管領的三千戶授予自己的兒子闊端時,眾人不服,非議紛紛。唆魯禾帖尼審時度勢,顧全大局,服從了窩闊臺的決定。她說服屬下:所有的一切都是屬于窩闊臺汗的,各族都必須聽從指令。唆魯禾帖尼靠自己的智慧化解了矛盾,將闊端籠絡到了她和拖雷諸子這邊。 1241年,窩闊臺離開了人世,六皇后乃馬真企圖篡改窩闊臺的遺愿,自己稱制掌權,致使汗位虛懸了五年。五年間,各宗王都在窺視汗位,明爭暗斗,整個蒙古部落處于動亂之中。實力最強的托雷一族,沒有趟這混水。唆魯禾帖尼運籌帷幄,維持平靜。她教導兒子遵守禮教,不許參與內斗。她樂善好施,愛護臣民,樹立了很高的威望。在宗親中享有較好的名聲,為蒙哥以后取得皇位打下了基礎。 1246年,元定宗貴由即位,但貴由體質虛弱,患有疾病,在位不久就病死了。皇后海迷失隨后臨朝執政?上У氖呛C允]有唆魯禾帖尼那樣的頭腦,更沒有她管教兒子的本事,蒙古汗國陷入混亂之中。 唆魯禾帖尼深知自己家族勢單力薄,須要小心處理與其他皇族的關系。想不被打垮,就必須拉攏部分宗王的力量。唆魯禾帖尼在貴由和拔都有沖突時示好拔都,獲得了拔都的信任。使拔都家族成為幫助蒙哥登上帝位的中堅力量。 汗位空缺撼動著大蒙古國。唆魯禾帖尼家族與拔都族眾聯合召開選舉大會,蒙哥被推舉為大汗。汗位由窩闊臺家族轉為托雷家族。 1251年,宗王大臣們共同擁戴蒙哥登基即大汗位,史稱元憲宗,成為蒙古帝國第四任大汗。蒙哥登基后,唆魯禾帖尼為太后。 蒙哥去世后,唆魯禾帖尼的二兒子忽必烈在開平登汗位。小兒子阿里不哥在漠北哈爾和林也宣布繼承汗位。發生汗位之爭,以阿里不哥投降告終。1266年,元世祖忽必烈為生母唆魯禾帖尼上溢號為莊圣皇后。 唆魯禾帖尼的三兒子旭烈兀在西征后,建立伊兒汗國,成為伊利汗。他的伊兒汗國在絲綢之路的暢通,阿拉伯科技傳入等方面都產生了非常重要的影響。 唆魯禾帖尼賢達聰慧,持家有方,雄才大略,贏得了極高的歷史榮譽。 
賢達勤儉的察比皇后。弘吉剌部人,元外戚濟寧忠武王按陳之女,元世祖忽必烈皇后。元至元十八年 病逝。死后追尊昭睿順圣皇后。察必生性仁明,隨事諷諫,多裨時政。史稱其性明敏,達于事機,國家初政,左右匡正,后有力焉。在蒙哥汗出征大理不幸身亡之際,局勢動蕩,暗流涌動。當時,元世祖忽必烈正率兵在襄陽一帶征戰宋軍。阿里不哥守護在哈爾和林,漠北大本營。阿里不哥調兵遣將,籌劃登上汗位。察比皇后聞訊,立即向遠在中原的忽必烈傳遞消息。建言速回。同時,質問阿里不哥私下調動軍隊。聲言真金太子在此,這樣的大事,為什么不知會!國情重大之際,為忽必烈回師開平贏得難得的軍機和時機! 史書上稱察必皇后其性明敏,達于事機,國家初政,左右匡正,后有力焉。據記載,由于忽必烈喜愛打獵,可京城從上都開平遷到大都燕京后,游獵一直不便,因此忽必烈讓他的禁衛軍在京城郊區開辟游獵場。下面的人立馬抓緊去辦,并將圈定的征收土地繪成圖給他看。當時察必皇后在場,認為此事不妥,因為只要忽必烈御筆一揮,那片區域內的居民就要被從自己的土地上趕走,流離失所;屎蟛蝗,但也知道不能強行勸諫。所以她先打發走禁衛軍長官,然而扶忽必烈進內室休息。這時,太保劉秉忠有事奏報,察必皇后看時機成熟,便將其攔在外室,又故意提高嗓門對劉秉忠說,陛下要征收京郊的農田為游獵場,像這樣的大事,你作為國家重臣,怎么不知道呢?土地在國都沒遷來之前,已經分配了。如今,新征收游獵場,土地的主人豈不要遷往他鄉,會引起百姓的怨氣,造成混亂;噬鲜露,日理萬機,像這樣的小事想不到也是有的,你們做臣子的應及時提醒。若陷陛下于不仁不義之中,可怎得了。劉秉忠會意地笑了笑說,我馬上帶圖親自查看,然后再作稟報。察必皇后說,這么做就對了! 察必皇后與劉秉忠對話,忽必烈聽得一清二楚,后來便命令劉秉忠先去視察,然后再做定奪。 世祖在位30年,察必立為皇后,始終勤儉自律,事事用心。據傳在其所居王宮丹墀前,她親手栽種了一株從成吉思汗興業故地帶回的青草,名為誓儉草,用以告誡皇宮子孫保持崇儉風尚。 察必皇后也經常在不同場合,以不同方式勸諫忽必烈,給他提醒。至元十三年,元朝滅掉南宋,并將幼主恭帝與全太后全都擄到上都,然后忽必烈舉行了盛大的慶祝典禮。大家都非常高興,飲酒作樂,惟有察必皇后悶悶不樂。忽必烈問道,我終于征服了江南,以后不用再打仗了,大家都很高興,為什么惟獨你不快呢?察必太后意味深長地回答道,從古至今,我從來沒有聽說過千年帝國,將來我和你的子孫們不要搞到像南宋這步田地就是萬幸了。 忽必烈為了討得皇后歡心,便將從宋宮里搶來的珍寶玩物堆在殿前,請皇后來看,察必匆匆看了一遍,就走了。忽必烈叫太監追問她想要什么,察必說,宋朝皇帝積蓄了這么多財寶留給子孫,可子孫沒有守住,而歸了我們,我怎么忍心拿呢!”說完頭也不回地走了。 察必皇后對服裝設計很在行。當時,元朝人戴的胡帽沒有前檐。有一次,忽必烈騎馬打獵回來,告訴皇后,眼睛總是因太陽炫射而睜不開,心靈手巧的皇后想了想,便在忽必烈的帽子上縫了一個檐,后來再一試,果然解決了這問題。忽必烈非常高興,便下令以后的帽子都照這個樣子制作。 還有一次,她發現忽必烈騎馬時穿著寬袍大袖的衣服,不便騎馬弓射,于是就嘗試著做了一種新的衣服,用舊衣改制而成,后邊比前邊長,沒有領子和袖子,兩邊各綴一排襻扣,穿起來舒適方便,皇后還給起了一個漂亮的名字,叫“比甲”,這種衣服便于弓馬,而且形制特別,穿上去感覺非常瀟灑,因此時人爭相仿效,或許這就是現在馬甲的由來。 
滿都海夫人,輔佐達延罕成就大業。十五世紀下半葉,漠北蒙古各部陷入割據的局面,各部間大動干戈,局勢動蕩,民不聊生。這時,必里克圖汗(即元昭宗)的后裔滿都古勒于公元1463稱汗,他與侄子巴顏蒙克共掌蒙古大權。在位4年,死于公元1467年,因他無子,無人接汗位;而巴顏蒙克也被人殺害,所以汗位只能由巴顏蒙克的兒子巴圖蒙克繼位。 當時巴圖蒙克年方4歲,難以執政。面對這種局面,滿都海夫人挺身而出;提出要維護成吉思汗黃金家族皇族血統,巴圖蒙克繼承汗位,號令天下,維護蒙古的統一。她為實現蒙古的統一而寧愿犧牲一切。年已三十幾歲的滿都海寧愿嫁給年幼的巴圖蒙克。 她高舉黃金家族的旗幟,祭拜唆魯禾帖尼,誓為復興蒙元大業而戰。巴圖蒙克是元昭宗愛猷識理達臘的直系后人,黃金家族的正統,有著深遠的影響和號召力。巴圖蒙克被尊為達延汗。滿都海徹辰夫人執掌國政。她多次以皮囊載著幼小的可汗率軍出征,張揚黃金家族的旗幟。 滿都海夫人是具有遠見卓識、深明大義的文武兼備的巾幗英雄。為結束東、西蒙古長期打內戰的混亂局面,采取軍事行動。她帶弓插箭,身先士卒,沖鋒陷陣,為東、西蒙古的統一做出了卓越貢獻。 蒙元一朝四位杰出的女性,智慧通達,輔佐夫君,給后人留下諸多啟示。作為男兒的另一半,賢良機智的素養有助于輔佐成就家國大業! (部分資料源自網絡)  
作者:殷繼紅 元上都歷史文化研究會理事、副秘書長 ,錫林郭勒文化研究所研究員、副所長 , 中國蒙古史學會會員。 研究方向:上都文化、錫林郭勒文化、烏珠穆沁文化、錫林浩特文化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