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齊.斯秦巴圖,簡稱齊巴托。曾任元上都歷史文化研究會理事、副秘書長,元上都歷史文化研究會駐北京聯絡處主任,秘書長。 有《蒙元文化之學問》、《成吉思汗帝:一個海量大器的明君》、《元上都龍崗懷古》、《關于“成吉思”之號的五個問題》、《元世祖忽必烈年譜》、《蒙古人起源于大青山》等論著,產生了廣泛影響。 中國少數民族作家學會會員,內蒙古作家協會會員,南京中山文學院客座教授,錫林郭勒草原詩歌研究會理事。 入選香港中國和世界出版公司出版的《中國當代文藝家辭典》(1992)、《中國當代藝術界名人錄》《中國當代社會科學專家學者大辭典》《世界名人錄》等多部辭書。 齊·斯秦巴托,曾用名齊思清。博客作家。1956年生,內蒙古正藍旗人,蒙古族。1976年高中畢業當知青(參加工作)兩年,1978年上內蒙古大學蒙古語言文學系,畢業后一直在錫林郭勒盟廣播電視系統工作。1989年在魯迅文學院深造。曾任《錫林郭勒廣播電視報》社主編、副譯審六年。后任錫林郭勒電視臺編導、副譯審。 從1974年開始練筆,完成小說《路中》,1978年公開發表第一篇小說《第二生命》,三十多年間,已在《文藝報》《民族文學》《時代潮》《新聞出版報》、中國《橋》《草原》《內蒙古日報》等報刊以及網上用蒙漢兩種文字發表各類體裁的文學作品500余篇,經常把自己的蒙古文作品譯成漢文發表。完成影評書稿《影視雜談》,已在報紙上連載。出版散文集《中國南北》(遠方出版社)、蒙文小說集《城市蒙古人》(內蒙古人民出版社)。主要小說有短篇小說《一個青年作家的日記》、《彎路》、《榆樹》、《宇宙大膛》、《盼災》、《黑白花》,中篇小說《一條奶豆腐》、《白災》,長篇小說《桀火》(其中第二部《知青在火中》于1998年已在報上連載)。1981年,評論《值得思考的事情》在《花的原野》發表后,立即引起反響,造成了一次文學大討論。速寫《老鷹之心》獲全盟征文一等獎,小說《彎路》獲內蒙古改革題材文學短篇小說二等獎,評論《民族電影需上新臺階》榮獲內蒙古人民政府(廣播電視獎)一等獎。1999年,隨筆《打碎“四大件”》在《文藝報》發表后,產生全國影響。小小說《大學同學》、作者簡介以及創作談《我怕小貓》選入《中國精短小說名家經典》一書(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4·2)。在2005年7月21日《文藝報》發表《踏遍草原鑄“詩魂”》。 2004年初,自愿提前退休,定居北京,從事專業寫作。2005年2月,元上都歷史文化研究會成立駐京聯絡處,任命研究會秘書長齊氏兼任北京聯絡處主任,從此學者作家齊巴托職業研究元上都歷史文化至今。2007年6月在博客網注冊全球第一家漢字博文出版社——齊巴托博文出版社,并在此出版了近500篇(部)純文學之作品,其中有8部長篇小說或書稿,因此獲得“文學類優秀博客”,成為全世界華文“文學類優秀博客”第一人,又在“2007年博客公社10大優秀博客評比”文學類中榜上有名。作者也經常在《中華歷史網》《人民網》等其它多家網站發表作品,作品被轉載多次。請百度“齊巴托”、“齊·斯秦巴托”或qibatuo。 在電視臺編輯采訪業務上,共編導并播出188篇部電視片。 近年來,成為北京聯合大學特約學者,經常參加該校學術研討會,發表《蒙古人起源于大青山》《老北京再新說》《元大都公園:盛元古都的遺存》《哈德門源于元朝蒙古語》等多篇論文,均由同心出版社出版。2009年11月參加“全區蒙古語戲劇曲藝培訓班”。 他是一位極多產作家。53歲時(2009)已出版(發布)27部長篇小說(或中篇),發表各類體裁文學作品500多篇部,寫作字數已超千萬。 2010年在內蒙古自治區群眾文化學會主辦的有獎征文比賽中他的小說《最后的骨塊》榮獲一等獎。 主要書稿: 《文學30題》(蒙文書稿),電臺聯播,1985; 《中國南北》(散文集),遠方出版社,1998; 《影視雜談》(影評集),報紙連載,1994; 《城市蒙古人》(蒙文小說集),內蒙古人民出版社,1999; 《成吉思帝語錄》(格言集),民族出版社,2008; 《桀火》(長篇小說),報紙節選連載,1998;2007年6月刊于《博客網》; 《北潮》(長篇小說),2004年已經打印定稿;2007年10月28日出版于齊巴托博文出版社; 《總督裕謙》(長篇小說),2007年8月11日發表在《中華歷史網》; 《沒事干》(散文集),2007年10月30日出版于齊巴托博文出版社; 《華裔率服之圣主成吉思帝》(長篇傳記),2007年10月31日出版在齊巴托博文出版社; 《帖木兒帝國興衰錄》(長篇歷史小說),2007年11月1日出版于齊巴托博文出版社; 《粼粼碧波的大學湖》(長篇小說),2007年11月5日刊在《博客中國》; 北平風波 (長篇歷史小說), 40萬字, 090602定打于北京馬頭莊,博客中國 090615 已用。 近10年所發表的主要作品: 1、乳香(短篇小說) 1998/2錫林河文學 2、知青在火中(長篇小說選載) 連載于錫林郭勒廣播電視報1998·6·10至12·2 3、 打碎四大件 文藝報 990814用 4、盼(小小說) 草原99/8 5、從華文作家聚會想到的(蒙文) 花的原野/1999/10用 6、可憐朝魯(廣播。晌模 內蒙古藝術 2000/1用 7、蕭乾生于何地 內蒙古日報/000217用 8、遺產(小說、蒙文) 鴻嘎魯 2000·6用 9、論《錫林郭勒》20年馬題材文學作品(蒙文論文) 錫林郭勒 2000/6用 10、思想家納·賽音朝克圖(論文、蒙文),《納·賽音朝克圖研究論文集》(上、下冊),內蒙古人民出版社2000年12月第一版。原發表于1999年第五期《錫林郭勒》。 11、雪原上(中篇小說) 錫林河文學 2001/1、2用 12、哈扎布與德德瑪(蒙文) 內蒙古藝術 2001/1 已用 13、蒙古語曾是世界語(蒙文) 內蒙古日報011014用、蒙古語文 2003/3已用 14、沙漠壽星(蒙文) 內蒙古婦女2001、12 內蒙古日報010124用 15、乳香(蒙)(小說) 錫林郭勒 2002/5已用 16、 105歲的蒙古族老額吉卻吉德 中國民族報20021126用 17、硬漢史玉璋 人民日報《時代潮》2003/1 18、長篇要多長 內蒙古日報20030301用 19、藏書 內蒙古日報20030426用 20、怒聲——納·賽音朝克圖文革歲月(蒙文) 入選《回憶納·賽音朝克圖》(上下冊),內蒙古人民出版社2003年2月版。 21、小作也永存 內蒙古日報20030524用 22、師承共譜祖國頌 檔案與社會2003/4 23、探親(廣播小說、蒙文) 鴻嘎魯 2003/7已用 24、蘇樂德(蒙文) 內蒙古生活周報20031121用 25、記者頌(歌詞) (后編成歌曲,盟臺有錄音)20031220錫林郭勒日報用 26、漠南先驅納·賽音朝克圖 檔案與社會2004/1 27、白災(蒙文)(中篇) 潮洛門 2004/2已用 28、蕭乾與內蒙古的情懷 檔案與社會2004/4 29、大學同學(小小說) 入選《中國精短小說名家經典》,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4年2月版。 30、無頭人(小小說) 2004年4月入選《中國當代精短文學作品選萃》一書。 31、踏遍草原鑄詩魂 文藝報2005年7月21日用 32——36、入選《上都文化研究》一書(內蒙古科學技術出版社,2009年1月版)5篇論文: 1、《蒙元文化之學問》 2、《成吉思帝:一個海量大器的明君》 3、《元上都龍岡懷古》 4、《關于“成吉思”之號的五個問題》 5、《元世祖忽必烈年譜》 37、馬蹄巖(中篇)(蒙文) 鴻嘎魯 2009/3 已用 38、蒙古人起源于大青山(長篇論文,2萬字) 收入《北京學研究文集2009》一書,北京日報同心出版社2009年10月出版。 39、婚介金屋(短。晌模 入選《蒙文戲劇曲藝作品選》一書,內蒙古人民出版社2009年11月第一版。 40、追憶劇作家斯仁道爾吉老人(蒙文) 2010年第四期《錫林郭勒》雜志 41、最后的骨筷(蒙文小說) 發表于2010年第八期《鴻嘎魯》雜志,并榮獲2010年《鴻嘎魯》雜志《額爾古納魂》有獎征文比賽一等獎,獎金2000元。 42、《元上都500問》(蒙文書稿),2011年7月出版,元上都申遺小組編印。 
齊.斯秦巴托,原任元上都歷史文化研究會秘書長。作家,學者。錫林郭勒文化研究、蒙元文化研究知名人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