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巍巍寶塔山,潺潺延河水。革命圣地延安,您是新中國的搖籃。
造訪延安,是我多年的心愿。幾十年魂牽夢繞,今天終于如愿以償了。頂著滿天的星辰,于9月27日夜半在延安火車站踏上了延安的土地。車站的指示燈正好指定在一點一分。 延安,我來了。來看你來了! 你是革命的圣地,哺育了無數中華優秀兒女!中國共產黨人的理念和征程在這里走向成熟,紅星從這里照亮了中國和世界。作為共和國的同齡人,你一直在我心里。你一直是我頂禮膜拜的圣境! 站在“延安0101”的站牌旁急忙拍下幾張留影,心底像是貼近了延安,幾分激情在涌動!把影病眱蓚紅紅的大字,攜帶著多少年的革命風云。走近摸一摸,體驗一下,是否還有當年風塵的蹤影? 站臺最后只留下我和同行的一個伙伴。車站工作人員,發現我們滯留在站臺,不得不再次打開已經關閉的車站大門。 幾十年心中的延安,今天終于目睹她的面容。 面晤延安,怎能不讓我有著諸多的感動! 那寶塔山,那延河水,那黃土坡的窯洞;那曾經的毛主席的身影,張思德的身影,白求恩的身影;都早已融入我的心靈,成為我人生的永恒。今天,走近她的身旁,面對面地端詳她,審視她,親近她,怎能不讓我心潮涌動。 我像一個孩子,遠離家鄉的孩子,幾十年的思念,今天終于來到家啦!我的心早已屬于這里,這里陌生而又熟悉。 出生在一個烈士家庭,深知建立新中國的艱辛卓絕;經歷過困苦生活的磨練,紅色的基因早已把我和延安緊緊相連,革命的血液早已澎湃在我的心田。 中國的革命起航于南湖的游船上,在井岡山點燃起星星之火,在延安終于聚集了足夠的力量,確定了正確的方向。中國窯洞里的馬列主義,像閃閃紅星指引了中華兒女的方向,中華民族從此有了勝利前進的方向和力量! 
中國共產黨七大禮堂
一大早,我們去拜訪楊家嶺。那里是當時中央機關的所在地,中國共產黨的領袖們,也住在這里的窯洞里。首先,看到的是當年領導機關的大禮堂。禮堂不大,卻莊嚴典雅。室內一百多平米的空間,有二三十排木條凳,簡陋而端莊,蘊涵著幾分肅穆和神奇。 中央大禮堂,是黨的七大召開的地方。許多人都到會議廳那長條凳上坐一坐,體驗當時與會的情景。有的人還會到發言桌旁站一站,找找當年大會發言的心境。常常人多,很難都能滿足人們的愿望。我們多次返回禮堂,終于找到空擋的機會,滿足了體驗延安的大禮堂開會的心愿。 應該說,這是一個滿神圣的地方。中華民族的精英們,正是在這里聚集智慧凝聚力量,決定了抗日戰爭革命根據地的發展前程。東方睡獅終于從這里喚醒! 接著參觀中央幾個領導人的舊居。毛主席在楊家嶺的舊居,三孔窯洞相連,外間是主席辦公和會客的地方,一張一平方米大小的普通木桌,一部老式的電話。桌子上方掛著一幅毛主席演講的畫像。主席掰著手指,像是講說著抗日救亡的局勢和前景。里間臥室墻上掛著毛主席和江青的照片,兩人都是一身戎裝,并肩站在窯洞的門口,凝視著遠方。 毛主席舊居是一處不到20平米的小院,樸素地像一家普通的農民。不過就是這樣的院落,恐怕當時也已經算是比較高檔的了。小院里栽著兩棵月季,不間斷地綻放著花蕾。院子的角落還有兩棵銀杏,掛滿了一串串葡萄般大小的果實。 在王家坪毛主席的舊居,比楊家嶺和棗園都寬敞了一些。還是三孔窯洞相連的一個小院。窯洞里多了把藤椅,有了一把暖壺,一盞馬燈,一個手電筒,還有兩件麻布撐起的木椅。有了沐浴的大水盆?赡苡辛丝梢源甏暝璧臈l件。這里,內間住所掛了一張主席與江青和女兒李娜在一起的合影,終于有了點居家的感覺,終于有了一絲家庭的溫馨。 在主席簡單的辦公木桌前許多參觀者都深情地坐一坐,抬頭看看墻上掛著的主席奮筆疾書的姿態。正是在這個時段,黨的七大剛剛開過,千軍萬馬已經形成了無可抵擋的浩然之勢,紅星照耀中國,革命勝利的曙光正像東方噴薄欲出的太陽,發出了萬丈光芒! 
參觀朱老總的舊居,是與毛主席的居所緊挨著的。老總院落保留下一塊石板棋盤,可以有多種玩法,是老總與部下和戰士娛樂的。 還有周總理的舊居,王稼祥的舊居,劉少奇的舊居,林彪的舊居,都是民家院落似的黃土窯洞,見證了中國共產黨人朝氣蓬勃地發展和前進! 這是一個英雄的群體,不怕流血犧牲,擔當起民族救亡的先鋒。這是一個革命的群體,開拓了民族解放和人民當家作主的前程。全國各地的青年,各行各界的精英,從四面八方走來,到延安尋求救國救民的道路,到邊區的根據地展現自己的為國為民的心胸。 在抗日救亡的烽火中,延安的抗日軍事政治大學是一面光輝的旗幟。人們親切地稱為“抗大”。從1936年于延安的瓦窯堡到1945年遷往東北,10年間總校開辦8期,并創辦了12所分校,培養了10多萬名抗日軍政干部。第一期學員40名,后來多數都成為共和國的將軍,有兩位還成為元帥。羅榮桓、林彪、劉亞樓、張愛萍、黃永勝、耿飚、楊成武,都是這一期的學員。 值得特別關注的是當時革命隊伍的骨干多數都是熱血青年,他們從全國各地奔赴延安,尋求抗日救國的真理?勾蟮谝黄40名學員中35人都在36歲以下,最小的只有21歲。除4人年齡不詳外,36人平均年齡是24.6歲。那時的林彪、楊成武都只有29歲,劉亞樓剛剛25歲。這些年輕人38位已經是紅軍的師團以上干部。他們久經沙場,屢建戰功,每人身上平均3處傷疤。 平均每人身上3處傷疤啊,為民族解放,他們是不怕犧牲的一代中國人,是英雄的一代中國人!是他們為代表的一代人開辟了民族復興的新紀元。 延安時期,生活條件十分簡陋,生活非常艱難、清苦,缺吃少穿,軍隊開赴南泥灣開荒種田自救。但昂揚的民族救亡斗志和共產黨人的理想信念把億萬人民團結了起來。根據地開展了大生產運動,自己動手,豐衣足食。山溝里成長了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成為指引中華民族復興的明燈。毛主席寫下了《論持久戰》、《新民主主義論》、《實踐論》、《矛盾論》、《為人民服務》、《紀念白求恩》,從理論上思想上武裝了革命的隊伍。共產黨人找到了統一戰線、武裝斗爭、黨的建設三大法寶。形成了理論聯系實際、密切聯系群眾、批評與自我批評三大優良作風。終于把民族解放的歷史引向了勝利。 那時的延安物資條件雖然差,卻吸引了全國的青年和有識之士聚集到延安,形成了無堅不摧的力量。武裝的力量在成長和聚集,文化的力量,科學的力量也在聚集成長。從幾萬人的隊伍,八年抗戰,成長成百萬大軍。文藝工作者在《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精神鼓舞下,謳歌抗日,歌頌英雄,推陳出新,文藝戰線一派繁榮!饵S河大合唱》、《義勇軍進行曲》激蕩著中華大地,《白毛女》、《劉巧兒》等劇目膾炙人口。 科技領域,各種學會,破土而出,為根據地的建設和新中國的建設聚集著人才。陜甘寧邊區成立了醫學會、化學會、數理學會、中國農學會、機電學會、土木工程學會、生物學會、航空學會、煉鐵學會、地礦學會等10個科技團體,為新中國的科技發展準備了條件。八年抗戰勝利,從山溝里走出來,終于迎來了全國的解放和新中國的建設。 
沒有想到,延安也是在大山的夾縫之中。原以為延安的地理環境,周邊會是些黃土高坡。那成想是大山環繞,與井岡山倒有幾分相像之處。革命的力量在弱小的時候,靠山巒隱蔽無疑是非常需要的。延安四周,鳳凰山、清涼山、寶塔山、楊家嶺,組成了一道道地理屏障,養育了聚集了中華民族奮起的浩大力量。 延安也是一個很有歷史的地方。寶塔山始建于唐代宗大歷年間,宋仁宗慶歷年間重建,金世宗大定九年和明神宗萬歷三十六年又予以修葺。 寶塔高四十四米,為八角九級樓閣式磚塔,塔基周長三十六點八米,辟有南北二門。南門額書“高超碧落”,北門額書“俯視紅塵”。北門內有階梯,可登臨塔頂。 令人驚奇的是,大名鼎鼎的范仲淹,居然在延安附近駐守過,并有一年主政延安。據史料記載,北宋仁宗年間(公元1040年)陜西經略安撫副使兼知延州事范仲淹,系天下安危,懷雄才大略,興利除弊,筑寨修城,嚴訓州兵,勵精圖治,發展生產,僅在職一年,境內安定,延州商貿繁榮,百姓安居樂業。 真是一大奇事,一大幸事!遙想范公當年,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惟斯人,吾與誰歸? 共產黨人的信仰正與范公有諸多契合之處。也許范公的英靈當年對延安軍民就曾多有庇佑,也未可知。如今,延安重修范公祠,永久紀念。真是大雅之事! 壺口瀑布離延安不遠,感受一下母親河,也是我們這次旅行規劃的內容。雖然以前去過,黃河母親的震撼和魅力,卻總讓人向往。那咆哮的波濤,噴涌成磅礴的水霧,發出巨大的聲響。沖破千百重阻隔,撕開斷崖的裂縫,滾滾波濤,打著漩渦,摧枯拉朽,勇往直前,孕育了中華民族的偉業和高貴品格。黃河的兒女,炎黃的子孫,龍的傳人;五千年中華文明,川流不息,激濁揚波。 和延安說再見的時候,真有幾分不舍。像是離開家鄉一樣,帶著絲絲依戀。 在夜色朦朧中,先去觀看了寶塔山的大型燈光演示。利用高科技手段和高端完備的音響效果,把整個寶塔山演繹得氣勢磅礴,莊嚴瑰麗?箲饡r期的一個個畫面,多種光電變換,五光十色,習習生輝。著名詩人賀敬之的詩句也赫然顯現在寶塔山上:幾回回夢里回延安,雙手摟住寶塔山。 寶塔山啊,見證了中國抗日救亡的烽火,見證了在共產黨人帶領下中華民族解放的大業,把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凝結成了一個歷史的豐碑! 離開寶塔山的身影,我們踏上了赴往北京的行程。當年,延安的隊伍,離開延安,途徑西柏坡,是去京城趕考。我們的離開只是一次出行。 
想來到延安數日,似乎也有些許的遺憾。去看七十年前的革命圣地,最怕的是物是人非。我們到延安正是一兩點鐘,趕到預定的賓館,卻說無法接待。我們說,我們十天前預定的27日住宿并且是認定付款的!一個前臺的女士卻答復,只能到6點鐘以后,現在無法安排入住。我們千里奔波,面對的卻是一副冰冷的面孔。我們希望在這夜半之際,先落腳一下,卻得到的是毫無一絲溫情的刻薄面孔。這位漢庭酒店的女士對待來延安的客人冷漠相對,堅持只有到六點以后才可能辦入住。外地的客人夜半不知何去何從似乎和她沒有關系,也許就是這深更半夜的打攪,讓她老大的不痛快。多虧我們同行的小溫,不溫不火,很寬厚很有禮節得作著反應。此處無解,我們另投它處。 深更半夜,我們只好在附近一家家扣響店家的大門。滿街都是酒家、飯店,實實在在叫做客棧的居然沒有!終于找到一家可以入住的店家,但要結為26日的住宿費用。我脫口而出,延安怎么這樣! 好歹算是到了天亮。躺在床上,碾轉反側。三只蚊子也肆虐橫行,似乎吃人點血是它們的本分和權力。讓人好不痛快!這樣的遭遇怎么也無法與革命圣地的境況相銜接。 這里的店家,怎樣才能意識到,他們接待的人大多都有一份朝圣般的心境!他們是來尋根的,探尋革命前輩們當年的心聲和闊步向前的腳印。當年的延安精神影響過并仍然在影響著億萬萬人民! 還好,天亮了,我們去參觀楊家嶺和棗園了,這不愉快的半夜也被我們扔到了腦后。 坐在出租車上,我搭訕司機,問延安人對共產黨和毛主席的評價和情感。他說,分年齡段,年紀大的都對毛主席共產黨有感情,感情很深,年輕的就淡多了。我想,也許大概就是這樣的狀態吧。民族救亡的日子已經過去七八十年了,老一輩的精神和作為,需要有人講給年輕一代,這是社會應該盡到的責任。 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無法割斷延安時期的精神。無數革命先烈用鮮血和生命開創的民族前進的大業,需要一代接一代,弘揚傳承,不忘初衷,砥礪前行! 真的要說再見了。不知以后還能不能再來。 再見,圣地延安,那永遠的寶塔山,和那閃閃的紅星。 2017/10/20于無聲書屋 
延安精神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馬列主義中國化形成戰無不勝的毛澤東思想。延安,新中國的搖籃。
作者:徐進昌,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毛澤東詩詞研究會會員。元上都歷史文化研究會理事長,中國蒙古史學會會員。著有散文隨筆集《青青的草地》《一片藍天》《大地的訴說》,詩集《塞北詩情——徐進昌詩300首》,論文專著《解讀上都——徐進昌談上都文化》《上都文化研究》(蒙、漢)等上百萬字。 2004年錫盟委、錫盟行署授予錫林郭勒文化發展先進工作者。2012年錫盟委、錫盟行署授予“元上都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先進工作者。2018年錫林郭勒文藝界聯合會授予“終身成就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