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莽莽蒼蒼的錫林郭勒草原,丘陵起伏,碧草連天,山巒溝壑間隱藏了說不盡的秘密。 阿巴嘎旗別力古臺鎮西北方向,寶格都烏拉、錫熱、浩日格烏拉一帶,古人類的先民留下的巖畫群,像史詩一樣記載了遠古人類的思想和生活,是古人類為后人留下的天書。 正值國慶長假,忙里偷閑,有朋友領路,探尋了阿巴嘎巖畫。了卻了多年的心愿。 原以為巖畫會留存在巍峨的山崖絕壁上,實地查看卻沒有那么壯觀。在并不高聳的石墩上,在山谷斜坡的石壁上,零零散散地,顯現著古人類的先民們刻寫的文字。 據說,阿巴嘎境內,目前研究發現有600多個巖畫組,1600幅巖畫,主要分布在6個區域18個巖畫點,較為集中的區域有夏哈努如、浩日格爾烏拉等地。這里的巖畫屬于鑿刻而成,先于磨刻的時代。遙想我們的先民,精雕細刻這些文字,用心良苦,頗費心力、氣力,令人感嘆! 
我們讀不懂它。但看到了它跳躍的思維,精巧的表達,靈動的想向和細致的刻畫;蛟S,是先人們在記錄自己的生活;或許,是在宣示自己領地的主權;或許,是一種文化、文藝的炫耀!是各自獨特的存在,還是兼而有之的綜述的表達?不得而知。 山頂是一片平平的開闊地。據海峰館長說是遠古時期狩獵的場所。把周圍的野生動物驅趕到此擒獲。居高遠望,山下就是深深的谷地,谷壑間巖畫在石崖上靜靜地訴說。 我和家人在陳海峰館長帶領和解說下,探尋著,思考著。連三歲的小孫女,都興致勃勃,總是走近巖畫,仔細端詳,輕輕撫摸。照相時也要靠近石壁,撫摸著巖畫。 一幅幅巖畫,哪個是牛,哪個是馬,哪個是人?哪個是有孕,哪個是歡笑?哪是神靈,哪是祭祀?讓人遐想,讓人身馳神往。 上天眷顧,走上山坡,我們就遇到了一枚亮晶晶的黑色的器具片,彰顯著這一帶山谷的靈氣。 據海峰館長說,浩日格爾烏拉西坡有多處突厥時期的墓葬。也曾經發現過突厥石人。而東坡谷地的另一側現露出大面積的白色山溝,據說那是遠古時代留下的化石。這一帶,曾經有過火山爆發,也曾是蜥類動物生活的樂園。北京的專家曾經多次考察。北京的少年夏令營也曾來此觀賞。這里是一片神秘的古人類居住地。 
阿巴嘎旗的陳海峰館長對巖畫多有研究,成果斐然。我們錫林郭勒草原上,有這樣的本土學者,難能可貴。 古人類的先民們,在錫林郭勒留下了他(她)們的文字,向我們訴說和示意。文字和繪畫是有靈氣的,閱讀它們是后來人的責任,我們應該讀懂它。 阿巴嘎草原眾多的巖畫,分布在綿遠狹長的地帶,與陰山巖畫遙相呼應,標識了古人類先民居住和遷徙的印跡。那眾多的石刻,有馬、牛、羊,各種動物,也有人們的生產、生活、感情多方面的活動,給后人留下諸多的思索。 據說,對于巖畫的研究還屬于初級階段。中國巖畫協會成立是近期的事。值得榮幸的是,全國的這個學術學會是由我們內蒙古發起建立的。 歷史文化是一份彌足珍貴的財富,應該讓它發揮好應有的作用。應該像上都遺址蘊涵的上都文化一樣,讓后人得到啟示和力量! 2021、1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