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記: 一條草原通往北京的路。上都至大都的驛路,是皇家之路,也是商貿之路,文化之路。 元代朝廷每年巡幸往返與大都與上都,歷經百年之久。上都、大都間驛路是一條歷史之路,文化之路,文明之路。扈從文人一路的詩文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和史料價值,是難得的文化遺產,值得下功夫考證和研討。 殷繼紅副秘書長這篇文字是一次有意義的考究。
從大都到上都,經由獨石口、中都、牛群頭、明安驛、李陵臺、桓州、開平、南坡,一路走來,一路驛站,一路風光,一路詩文,讓我們一睹祖國大好河山,一覽從中原到塞北草原的風貌,飽享元代詩文的百般風采。 獨石口 劉敏中在《獨石》中說道:“去望云東北七十里而近有驛曰獨石,驛之東不里許道旁有石,如石而孤,蓋驛以是名也! 《偏嶺》中詩句:“山行十日如井底,仰視但見山頭煙。今朝過嶺一縱目,無窮平野無窮天!保《中庵集》卷十八) (殷繼紅:到了獨石口,看到真正意義上的廣袤草原。“今朝過嶺一縱目,無窮平野無窮天!钡搅嗣鞔,北元長期與中原爭奪開平一帶,在15世紀三十年代明政權的開平衛撤至獨石口,獨石口成為明朝廷應對北元的邊關。) 中都 張養浩《中都道中》:“細草如煙殿翠茵,雜花勻簇道旁春。鳴禽曠野棲無樹,破屋荒山住有人。露濕敝袍寒襯月風餐行缽暗凝塵。去年閩海今沙漠,贏得霜華鏡里新!《張文中文集》卷六) (殷繼紅:中都在武宗海山當權時興建并使用,武宗之后放棄了再建都城的設想。) 牛群頭 胡助《宿牛群頭》:“蕎麥花開草木枯,沙陀雨后出蘑菇。牧童拾得滿筐子,賣于行人供晚廚!保《純白齋類稿》卷十四) (殷繼紅:這里喜見農作物生長的盛況,并且牧童拾得滿筐子蘑菇“賣于行人供晚廚”,商業行為也成為常見。 察罕淖爾(明安驛) 陳孚《金蓮川》:“茫茫金蓮川,日映山色赭。天如碧油幢,萬里罩平野。野中何所有,深草臥羊馬。昔人建離宮,今存但古瓦。秋風吹白波,猶似衰淚灑。村女采金蓮,芳香紅滿把!( 《元詩選》二集上第259頁) 袁桷《灤河詩》:“近山馬昂鬃,遠山鳳騰羽。百谷奔亂流,屈曲長蛇赴! 周伯琦《明安驛》中寫道:“地曠居人少,山低云影微。石墻蟲避燥,土屋燕交飛。沙凈泉宜酒,天涼秋合圍。朔方戎馬最,芻牧萬群肥!保《近光集》附扈從詩) (殷繼紅:這里附近就是皇帝的行宮,是個富庶的地方。“野中何所有,深草臥羊馬!薄按迮山鹕,芳香紅滿把!痹淮实勖磕暝谶@一帶駐蹕狩獵,飛鷹走豹,十分壯觀。但是,這一帶曾是金代皇帝的行宮,“昔人建離宮,今存但古瓦!辈幻庾屓烁袊@時代的變遷! 《馬可波羅行紀》記載:“至一城,名曰察罕腦兒,中有大宮一所,屬于大汗。周圍有湖川甚多,內有天鵝,故大汗極愿居此。其地亦有種種禽鳥不少,周圍平原頗有白鶴、鷓鴣、野雞等禽,所以君主極愿居此以求田獵之樂,在此馴養鷹隼海青,是即其樂為之藝也!保馮承鈞譯《馬可波羅行紀》上冊第266頁)這里是皇家圍獵之所,也是軍隊的行營。 楊允孚《灤京雜詠》:“鴛鴦坡上是行宮”,自注:“即察罕淖爾”。) 李陵臺 馬祖!盾嚧卮匦小罚“李陵臺西車簇簇,行人夜向灤河宿。灤河美酒斗十千,下馬飲者不計錢。青旗遙遙出華表,滿堂醉客俱年少。侑杯少女歌竹枝,衣上翠金光陸離。細肋沙羊成體薦,共訝高門食三縣。白發從官珥筆行,毳袍沖雨桓州城! 詩中描寫驛站的繁華和酒館的興盛。有美酒,有歌女,有整只“細肋沙羊”供食用。 黃溍《李凌臺詩》:“日暮官邊道,土室容小憩。漢將安在哉,荒臺獨仿佛。” (殷繼紅:李凌臺已近京畿,顯露了一派繁華的景象。“灤河美酒斗十千,下馬飲者不計錢。青旗遙遙出華表,滿堂醉客俱年少。侑杯少女歌竹枝,衣上翠金光陸離。”喝美酒,賞歌舞,歌舞升平,繁華可見。 李凌臺又是一個憑吊歷史之所。柳貫《望李凌臺詩》:“李凌思鄉臺,駐馬一西向。”李凌的忠貞精神常常讓后人緬懷和敬仰,又不免有幾分歷史的感慨。) 
桓州 陳孚《桓州》:“躍馬長城外,方知眼界寬。晴天雷雨急,署夜雪霜寒,鐵騎秋呼鶻,金盤曉薦獾。柳營弓箭滿,容我一儒冠!保 《元詩選》二集上第259頁) 虞集作《白翎雀》:“烏桓城下白翎雀,雌雄相呼以為樂。平沙無樹托營巢,八月雪深黃草薄。君不見,舊時飛燕在昭陽,沈沈宮殿鎖鴛鴦。芙蓉露冷秋宵永,芍藥風喧春晝長。”(《道園學古錄》卷二) 胡助《過桓州》:“陰云慘談滿天秋,馬上龍鐘擁毳裘。漸近灤京涼又別,斜風細雨過桓州。”(《純白齋類稿》卷十四) (殷繼紅:桓州原野的白翎雀久負盛名并成為著名宮廷歌舞的曲名,進而得到惠宗皇帝的肯定。成為“國朝教坊大曲”。(《南村輟耕錄》卷二十《白翎雀》) 虞集作《白翎雀》詠嘆了白翎雀的可愛和宮廷女眷的寂寞和苦悶,把原野的白翎雀和宮廷的女眷編織成一幅草原都城的獨特畫卷。) 望都鋪(南坡) 胡助《題望都鋪》:“坡陀散漫草茸茸,地接烏桓古塞風。仰止神京三十里,樓臺飄渺碧云中。” (殷繼紅:京師近在眼底,“樓臺飄渺”可見。但“坡陀散漫草茸茸”,草地植被保護的還好啊。 京畿近在咫尺,皇城根下曾發生震驚朝野的“南坡之變”,英宗帝巡幸上都,返回大都駐蹕南坡時被政變的貴族官僚殺害。大元帝國的皇帝血濺南坡,見證了那個時代的歷史風云。) 開平 郝經《開平新宮五十韻》:“欲成仁義俗,先定帝王都。畿甸臨中國,河山擁奧區。燕云雄地勢,遼碣壯天衢。峻嶺蟠沙磧,重門限扼鈑。侵淫冠帶近,參錯土風殊。翠擁和龍柳,黃飛盛樂榆。風入松杉勁,霜寒水草腴。穹廬罷遷徙。區脫省勤劬。階士遵堯典,卑宮協禹謨。既能避風雨,何用飾金朱。棟宇雄新選,城隍幾力扶。建瓴增壯觀,定鼎見規模!(《郝文中公陵川文集》卷三) (殷繼紅:“燕云雄地勢,遼碣壯天衢!薄 建瓴增壯觀, 定鼎見規模!彼囆g地揭示了上都作為京都的顯赫和壯美。) 劉敏中《鵲橋仙·上都金蓮》:“重房自拆,嬌黃誰注,爛漫風前無數。凌波夢斷幾番秋,只認得、三生月露。川平野闊,山遮水護,不似溪塘遲暮。年年迎送翠華行,看照耀,思光滿路!(《中庵集》卷二十五) (殷繼紅:描寫夏季的金蓮川草原,美麗的金蓮花開遍原野,草原都城就在這金蓮花盛開的大草原深處。) 袁桷《御天門聽詔》:“大樂出端門,金龍日正暾。千官齊跪聽,萬戶列行屯。親衛周盧列,王徭尺籍存。侍臣頭已白,宣室顛陳論!保《清容居士集》卷十六) (殷繼紅:在上京的御天門莊嚴發布皇帝的旨意,詔告天下。) 馮子振《松林》(散曲):“山圍行殿周遭住,萬里客看牧羊文。聽神榆樹北車聲,滿載松林寒雨。應昌南舊日長城,帶取上京愁去。又秋風落雁歸鴻。怎說到無言語處!(《全金元詞》下冊第922頁) (殷繼紅:神榆、寒松、落雁,金長城,見證著上都這片土地的滄桑和變遷。) 馬臻《開平寓舍》:“雨陰六月摧驕陽,開平客舍白日長。官街淤泥沒馬股,出門忽似河無梁。土風不解重魚鳥,東臨西舍唯烹羊。出人肺腑蔬筍氣,對此頗覺神不揚。昨日樓頭望遠色,海霧不動晨光涼。青山四面拱城厥,龍盤虎踞急翱翔。乃見寰京勢宏大,囊括造化吞洪荒!(《霞外詩集》卷三) (殷繼紅:上都作為草原都城,飲食獨特,“ 土風不解重魚鳥,東臨西舍唯烹羊。出人肺腑蔬筍氣,對此頗覺神不揚!保 袁桷《上京雜詠》:“云護中街日,風開北戶天。千溝凝白雪,萬灶起青煙。午溽曾持扇,朝寒卻衣綿。松林空有界,剪伐不知年!薄土屋層層綠,沙坡簇簇黃。馬鳴知雹急,雁過識天涼。墨菊清秋色,金蓮細雨香。內園通閬苑,千樹壓群芳。”“市狹難馳馬,泥深易沒車。凍蠅爭日聚,新燕掠風斜。晚汲喧沙井,晨炊斷木槎!薄案呦略浦袠,疏明雪外山。坡凹茅結屋,嶺轉水回灣。禁路分馳道,沙場當閃閑。通明風露冷,時許侍清班!保《清容居士集》卷十五) (殷繼紅:上都的環境和市井讓人一覽無余,歷歷在目。) 胡助《灤河曲》:“行人驅車上灤河,灤河水淺人易過。北入太液流恩波,潤澤九州民物和。天子清署宮峨峨,兩都日騎如飛梭。穹廬畜牧草連坡,青彎白雁秋風多。勸君馬酒朱顏酡,試聽一曲敕勒歌!(《純白齋類稿》卷五) (殷繼紅:淺澈的灤河、巍峨的宮殿,信使飛梭,一曲敕勒歌,唱得就是上都的歌。) 
馬祖!渡暇┖苍窌鴳选罚“沙草山低叫白翎,松林春雨樹青青。土房通火為長炕,氈屋疏涼啟小欞。六月椒香駝貢乳,九秋雷隱菌收釘。誰知重見鰲峰客,颯颯臨風鬢已星。門外春橋漾綠波,因尋紅藥過南坡。已知積水皆為海,不信疏星又隔河。酒市杯陳金錯落,人家冠簇翠盤陀。薰風到面無蒸暑,去烏長云奈客何?”(《馬石田文集》卷三) (殷繼紅:上都的市井風情躍然紙上。) 薩都剌《上京雜詠》:“一派簫韶起半空,水晶行殿玉屏風。諸生舞蹈千官賀,高捧葡萄壽兩宮。上苑棕毛百尺樓,天風搖曳錦絨鉤。內家宴罷無人到,面面珠簾夜不收。涼殿參差翡翠光,朱衣華帽宴親王。紅簾高卷看風起,十六天魔舞袖長!(《雁門集》卷六) 胡助《題上京紀行》:“煌煌兩京城,關城阻千里。扈圣從鄒枚,紀行富詩史。歷歷光景佳,洋洋賦雄麗。三都費十捻,洛下紙空貴。何如風雅編,歌詠太平世!保《純白齋類稿》附錄卷一) (殷繼紅:這是宮廷的盛宴和華貴的生活。) (殷繼紅:進入開平,這是大元帝國的都城和政治、文化中心。繁華昌盛自非尋?杀。這里是元朝貴族建立的草原都城,借鑒了中原文化與西域文化,融匯了游牧文明和農耕文明,開放多元,成為具有世界影響的國際大都市。) 元代的詩詞歌賦眾多,以上只是選讀了文學大家們寫上都至大都間驛站的詩作,品味詩作中錫林郭勒草原曾有的風采。難免掛一漏萬,歡迎文友們商榷。 2020、6、4 
作者:殷繼紅,元上都歷史文化研究會副秘書長、錫林郭勒文化研究所副所長,中國蒙古史學會會員。 錫林郭勒文藝評論家協會理事、副秘書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