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紀念元上都歷史文化研究會成立十周年暨上都遺址“申遺”成功《解讀元上都——徐進昌談上都文化》由內蒙古科學技術出版社正式出版:ISBN978-7-5380-2191-2 中國版本圖書館 CIP數據核字(2012)第211281號,首發式在錫林浩特舉行
從歷史的高度探尋上都
從文化的視角解讀灤京
本土學人把握世界性課題
文化上都的開篇力作
前 言
這部上都文化研究的文集收錄了2003——2011八年間的四十多篇相關的記敘、述評、考證和隨筆,呈現了八年來上都文化研究邁出的步伐和取得的階段性成果。
這是一部開創性的學術研究成果集,揭開了上都文化研究的大幕。在此之前只有人提“元上都”,而沒有人提“上都文化”。八年間,上都文化的學科體系由最初提出到不斷地得到闡釋、拓展和延伸,逐步在學術界確立了一定的地位和影響。
上都遺址在各種不同的場面都被稱為元上都,在它的本名——“上都”之前又加了一個元字。仿佛不加“元”字,就難以確定它的身份似的。其實,作為中華民族元朝的都城,上都的名氣應該說是遠播海內外的。作為第一個少數民族主政的中華大一統的帝國京師,上都的政治、文化中心的地位應該是不言而喻的。百年都城成就了燦爛的上都文化,這份珍貴的文化遺產應該得到很好的研究和傳承。
這部文集展現了對元代時期中華歷史文化的探尋。通過對元代京城——上都的解讀,參悟,求索,探尋了十三、十四世紀中華文化創造的輝煌。元代百年的中華文化不是一個一般的時期,而是一個多民族共為一體、多元文化交匯共榮,一個獨具特色的上都文化呈現了生機盎然的魅力。
上都文化融會草原游牧文明和中原農耕文明,兼容中華多民族的文化,吸納西域文明的成果,多元共榮,充滿了生機和活力,是中華文明史的獨具特色的燦爛輝煌的一頁。
這段由上都彰顯的中華文明,我們給它了個學術定位,稱之為上都文化和上都文化學。
這項工作進展八年,仍在初創階段之中。
茫茫的原野,野草叢生,700多年前輝煌瑰麗的上都早已成為廢墟一片。巨大的人類文明被廢墟掩蓋的無影無蹤了。許多人看到的都是荒原一片,哪里有什么文明的一枝半葉?難以顯像的文化又何以謂之傳承和發揚?
我們不是歷史學家,但是作為北方的文化人我們要說,上都代表的這份中華文化遺產,有足夠的份量和品位,值得中華民族珍視和傳承!上都遺址十五年前就已列入國家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清單,這份具有世界文化價值的中華文化值得我們用心地研究和傳承。
元上都歷史文化研究會2003年成立當年,就出刊了《上都文化研究》學術報。第二年創辦了“元上都文化”(www.sdwh.cn)網站并申辦了“上都文化”商標。幾年來,《上都文化研究》報辦了十期,“元上都文化”網發布文章七百多篇,有26萬人次瀏覽。研究會的多年研究成果集結為《上都文化研究》(蒙、漢)兩部專著于2009年由內蒙古文化出版社出版。中國地方學聯席會、內蒙古史學會、內蒙古文史館、內蒙古大學蒙古文化研究中心、內蒙古社科院等學術部門和各類相關學術研討會對上都文化給予了越來越多的關注,上都文化相關的論文受到了廣泛好評。
這個文集分五個部分。其一,匯集了對上都原狀的記錄、描述、追索。其二,是對元代政治、文化氛圍與上都文化的價值和特點的探尋、闡釋。其三,是成吉思汗對文化的關注與建樹。其四,是對錫林郭勒文明和地域文化的探尋。其五,是上都文化研究的傳播和影響。因為文集跨越了八年,其間有一些文字表述的是相關聯的一些問題,似有類似之嫌。比如,《蒙元文化的多元性和歷史地位及在當今文化建設中的重要性》、《百年帝都成就了燦爛的上都文化》、《上都文化、上都文化學的立論與思索》、《上都文化、蒙元文化、錫林郭勒文化定義探討》四篇文字是八年間對上都文化的不斷認識、探尋和提煉。開始時是在一個大課題中一般性的表述,后來是專門的有深度的表述。有的是上都原狀的記述和后來論述某個問題的引證。有些問題涉及重大,文集中只是一般性的提出,沒有深入的論述。有些是作者的學識所限,有些是不可能把文章都作成長篇大論。上都文化源遠流長,不是幾十篇文字或幾十個文集就能窮盡的,需要眾多的專家、學者和文化工作者同心協力,不懈地探索和追尋。
文集輯錄了八年來不同階段的多篇文章,體略不一,水準不齊。上都文化研究總體處于初始階段,不足之處在所難免。任何道路都需要一步一步去走,上都文化研究已經有了難得的起步,值得紀念和幸慰。這個文集是作者對上都遺址“申遺”和元上都歷史文化研究會成立九年的獻禮,表達了對上都文化研究的一腔赤誠。
|